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旅游 > 乐游资讯 > 正文
环球微资讯!高舜礼:自是泥菩萨过河,更何谈助力复苏(图)
2022-11-04 16:09:13 来源: 中国网旅游
关注河南热线

原标题:自是泥菩萨过河,更何谈助力复苏——谈疫情下旅游新建项目的作用

疫情笼罩下的旅游复苏,已成旅游行当的梦魇和最敏感神经,思之而沮丧,谈之而懊恼,放下又心不甘。近阅一篇名曰《3000余重大项目!各省市文旅复苏稳中加速》的文章,不禁心有所触,微有感叹和疑惑。


(资料图)

情况和问题主要集中在三点:

其一,文旅项目计划投资量很大。该文粗略梳理了“十四五”各省计划投资文旅的项目,仅从文章的标题上,就可一目了然;文中说,“仅2022年全国涉及文旅领域的重大项目就超3000个、总投额超3.8万亿”;进入10月份后,“各地纷纷吹响‘决战四季度、大干一百天’攻坚号角,一大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明确了路线图、投资额和时间表,正加速奔向未来”。可以想见,未来一个时期全国又将出现文旅投资潮,这是否意味着伴随这股投资热,也将迎来又一轮的泡沫潮?

其二,文旅项目梳理难度很大。在没有行政力量支持或参与的情况下,梳理一番“十四五”各省涉文旅的投资,是有不小工作量和难度的。例如,诸多门类的情况相混杂,难于按一个尺度梳理;旅游口径有大小之分,基础设施归类在哪里;新建与续建项目混在一起,归属某一年度也不好办;各省累计口径不一,形成畸多畸少之状,差距有上千项之多,如年度计划投资,河北2500亿,浙江357亿。

其三,对文章结论不敢苟同。该文认为“十四五”全国文旅投资量大,有助于“各省文旅复苏稳中加速”。从近三年疫情影响看,由于疫情缠绵不断、此伏彼起,客流处于被严格调控中,旅游企业得不到起码的“生产资料”,便兰艾同焚、一体遭难。故而,新建项目也不会例外,一样的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对旅游产业复苏而言,当下真正能够发挥助力的,只有源源不断的客流,新老企业对此是可望而不可即。

当然,旅游投资项目的多少,没有一个明确的尺度和标准,关键是能较好地对应旅游市场需求,避免沦为闲置、低效和垃圾项目。无论是当下,还是未来,树立冷静、辨证和专业的观念十分必要。

一是疫情拉大开发预期与现实市场的距离。在建和陆续投资的旅游项目,不少是在疫前或疫初策划设计的,至今已有二三年,此间市场状况已因疫情而变化较大,如需求偏好、参游方式、出游半径、时间花费等。有研究者认为,“旅游再也回不到以前了”,把当下市场的变化称作新现象、新需求、新特征,有的则进一步视之为“新趋势”、“新规律”。市场需求是旅游开发的指挥棒,能否与之相协调、相对应,关乎项目落地后的受欢迎度与市场效益。早期策划设计的项目、主体尚未落地的项目,应考虑游客需求尽量加以改进或修补。

二是疫情不会对新项目网开一面。在建的很多旅游项目受疫情影响,施工进度已大打折扣,建设成本将明显追加;即使项目完工也会因客流稀疏、时断时续,而面临开业与否的两难选择。疫情影响之下,一些市场走俏的项目如北京环球影城,都是时开时停,一旦触发疫情阳性或密接者,就要宣布闭园数日;作为新建的旅游项目,虽迫切需要运营产出效益,但疫情对它并不格外开恩、手下留情,正可谓生不逢时、时运不济。因此,新建项目助力旅游市场复苏的观点,是近乎闭门造车的一种异想天开。

三是满足游客需求能力亟需加强。大众游客需要什么旅游产品,行业并不能给予大幅度的满足(参见高舜礼《大众旅游的满足,障碍究竟在哪儿?》,中国网2022年10月26日发),全行业亟需加强这种能力建设。较长一个时期,行业倡导由市场机制决定资源配置,又主张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致使两种力量在“叫劲”,现实中行政力量是决定性的,致使大量旅游项目需“领导拍板”,更有甚者是“一把手工程”,导致产品落地便与市场需求脱节,进而积淀为呆滞的旅游存量。各地“十四五”纳入规划的旅游投资,虽是逐级上报的,但总体情况也应相差不多,这就决定了旅游项目对应市场需求的难度,以及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程度。

四是旅游发展理念应与时俱进。从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践看,旅游理念的传导和接受是较慢的过程,这是市县一级旅游理念滞后的主要原因,致使现今所孜孜以求的目标,往往是即将过气过景的东西。如有些地方认为,开发旅游就一定是开发景区、一定要评4A、5A级景区,就要大搞硬件的建设,微建、微改、微调则很少考虑。从国内外旅游发展的趋势看,旅游吸引物正呈日渐开放之势,不拘泥于景点景区开发。例如,一些发达城市在积极打造“非景之景”,即不收门票的带有景观性的休闲去处,像青岛市的台柳路1907音乐街、登州路的啤酒街等。文旅部门应大力倡导学习之风,在业内普及旅游发展基本规律,熟悉行业和产业发展情况,了解流行的发展观念和各种说法,争取遇到现实问题能理性思考,减少被忽悠的程度,少交高昂的学费。

五是减少急于求成的开发急躁症。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和地区开发旅游,所获得的直接收益和综合绩效差异很大,主要原因是市场反响和配套支撑的差异,往往越是发展水平高的,投资绩效就会越加显著。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期望尽快把绿水青山“变现”为金山银山、摆脱“端着金饭碗没饭吃”愿望可以理解,但拥有世界资源乃至世界遗产,也只是表明这个资源的品位,未必就等于一定能达到世界级产品的前景;这就像是所依托城市达不到世界级(专门性的),要想建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也将勉为其难。按照可持续发展和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暂不具备开发条件的旅游资源完全不必强求开发,留给子孙后代和未来,一定会有更好的结果。对不少地区来说,旅游供给上的短板和缺陷,往往受制于配套条件,即使加大开发力度也未必能有效弥补,选择之一就是静待环境改善和条件具备。

古人云,“倾巢之下,岂有完卵”。以此比喻新冠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应是有相当的恰当性。因此,就对疫情影响下的产业和市场复苏而言,新建旅游项目也应是无能为力的,唯有与其它产业要素共克时艰、共度难关,方能浴火重生、枯木逢春。(高舜礼)

责任编辑:hN_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