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河南热线 > 旅游 > 乐游资讯 > 正文
微资讯!老年旅行团推出“10元旅行”?真相是……
2022-10-31 16:07:49 来源: 中国质量报
关注河南热线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8.70%,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比13.5%。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不仅催生了“银发经济”,也让借着老年用品与服务名义的各类养老诈骗多发频发。

在有关部门组织开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的背景下,记者进行市场调查、采访专业人士,聚焦老年旅游、老年食品、养老服务等老年用品与服务市场,推出老年用品与服务市场质量透视系列报道,揭露养老诈骗“套路”,旨在为老年人享有最美“夕阳红”提供助力。

刚刚结束西藏游的刘阿姨身心俱疲,躺了两天。“11天,双卧,去西藏玩一圈下来一个人才收2000元不到。”她说,当时看到价格还可以,就报了名。没有想到名义上的11天,其实去掉在火车和大巴上的时间,在当地的游玩时间才5天。


(相关资料图)

如今,老年人旅游已不是新鲜事,但和刘阿姨一样后悔不迭的不少,这究竟是为什么?

老年旅行“套路”多

近年来,“免费游”“低价游”是旅行社吸引老年人报团的最大卖点,但低价的背后却是景点停留短、连轴转太累,甚至出现诱导或强迫老年人高价购物,忽悠老年人交“保证金”“套餐费”等现象,常常让老年人“乘兴出游、败兴而归”。

旅游途中,各种“纪念品”让老人挑“花”了眼。今年6月,退休的天津市民霍大爷与老伴一同前往内蒙古草原旅行。“蒙古族银饰十分精美,我们给小外孙挑了一对银手镯,还给女儿买了一把银梳子。”在旅游景点,霍大爷“千挑万选”买了2888元银饰。

同行的李大爷则看上了一个木雕摆件,在导游的解说下,李大爷了解到这精致的木雕还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毫不犹豫地花1.1万元买了一个木雕骏马。然而,他们心满意足地带着纪念品回天津后,却被单位的一位蒙古族同事告知,这些所谓的“纪念品”在内蒙古当地的售价十分“亲民”,并没有如此昂贵。“已经买了,也没什么办法,就当作回忆吧。”霍大爷说。

“超划算”的10元旅行最能“俘获”老人心。家住南京市的陈女士向记者反映,其父亲在上个月参加了某旅行社的“10元旅行”活动,“确实只收了10元钱费用。”陈女士说,当时她没有多想,因为旅行目的地就在邻省,便同意父亲报名参加,但该老年旅行团打着“10元旅行”的旗号,将老人带到销售各种养老“保健品”的地方进行“洗脑式”消费,最终父亲花了3999元购买了2瓶养生酒。

还有部分旅行社以“保证金”“套餐费”的幌子向老年人保证旅游“质量”。“在一些面向老年人的旅游产品中,老年人大多要先交高额的‘保证金’‘套餐费’,事后才能返还。旅行社一旦经营不善,不但无法安排出游,老人预先交的高额费用也无法退还,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具有多年旅游行业从业经验的杨先生透露。

维权要趁早

“套路”不一样,实质都一样。表面看似便宜的老年旅行团,实则会通过途中诱导、强制、捆绑消费等手段变相增加费用,实际花销可能比购买正规产品还多,所购产品大多质劣价高。而一些非法营业者则无任何资质,甚至连经营地址和负责人姓名都不实,事后维权困难重重。

7月13日召开的全国专项办打击整治养老诈骗工作第五次部门会商会指出,整治文化旅游领域养老诈骗问题是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的重要任务,决不让老年人的“开心游”变成“闹心游”,决不让收藏“艺术品”变成高价收藏赝品。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杨松表示,遇到“保证金”“套餐费”费用不退等纠纷,应该尽快维权。“根据我们的经验,越早维权,能够把钱要回来的希望就越大。反之,这种希望就越小。”他指出,一些商家为了安抚老人,往往会与老人签订几个月之后再退款的协议,但这往往是一种缓兵之计。在这段时间里,商家会完成财产转移,从而给老人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免费”是陷阱,低价有圈套。中国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建议,老年人要自觉抵制不合理低价游。首先,不要以价格为导向选择旅游产品,明显低于成本的旅游产品布满陷阱,可能充斥着大量购物、自费项目、强制消费等问题。其次,不要轻信各类所谓的赠送礼品、免费体检、健康讲座、买一赠一、旅游套餐、中奖信息等形式多样的虚假宣传,以及保健品、艺术品、收藏品等诈骗陷阱。

“老人在选择旅游产品时,不要选择一次性交齐全部费用的产品,以避免因为企业经营不善或老人身体原因而造成合同违约。”杨松提醒,老年人在购买旅游产品时,应留存旅行社提供的宣传资料、合同、付款凭证以及双方的微信聊天记录等所有的资料,还要注意如果旅行社存在口头承诺的情况,应当要求旅行社将承诺补充到合同文本里。(完)

责任编辑:hN_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