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睛】2.6亿基数的Z世代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得Z世代者,得天下。但俘获Z世代,并非易事。
得Z世代者,得天下。
当2.6亿基数的Z世代,逐渐成为消费市场的主力军,YYDS、xswl、dbq、pyq、plmm、wlsw、wtf、nbcs,这些流行的缩写字母,好像为情绪加了密,特有的语言体系和圈层文化熔铸成为他们的保护色,俘获Z世代,并非易事。
饭圈只知王嘉尔,少女谁读王尔德?
断代沟通的家长们,频频高呼“听不懂”“看不懂”;文旅供给侧改革,在解决年轻人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时,又显得力不从心。
要想得到Z世代的心,“语境破壁”只是与他们打成一片的小手段。真正了解他们在追什么?需要什么?好奇什么?才能避免,和王嘉尔的粉丝聊王尔德,这样“鸡同鸭讲”的尴尬情况。
在“抓住”年轻人这门课上,蓄力而为的文旅产业,可以向网综“抄作业”。
2021年,超过75%的头部综艺观众为Z世代年轻人;
艾瑞咨询发布的《2020中国网络综艺商业变现白皮书》指出,头部网络综艺逐步超越电视综艺,抢占消费文化的C位。
云合数据发布的《2020网络剧综节目观察》显示,网综加码布局Z世代喜好的潮流、悬疑推理赛道,2020年潮流类网综有效播放量同比提升229%。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监管中心开展的“2020年网络综艺节目发展状况问卷调查”发现,超七成受访者认为当前的真人秀类网综更贴近生活、接地气。
“旅行+综艺”掀起了“旅综”热潮,先有闺蜜+、恋爱+、夫妻+、音乐+,旅综聚集大批粉丝,旅游目的地成为了粉丝变现的第一站;如今,《向往的生活》第六季即将开播,《花儿与少年》第四季嘉宾名单确定,旅综回归单纯的快乐,成为了“疫化”旅游时代年轻人的“治愈剂”。
与此同时,关于“综艺毒害青少年成长”的质疑声持续不断。
“游戏、短视频、综艺,那可都是‘奶头乐’的毒瘤”“闲人才会看综艺”“看综艺,不如看书”“综艺都是有剧本的,都是假的”“哪有真性情,全是撕逼战,拼的都是演技,被带坏的却是粉丝”。
是“奶头乐”还是“乌托邦”?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就会不同。
对于旅游产业,这个名字里带“旅”的娱乐形式,其实并不年轻。在两“旅”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是否一脉相承、互通有无?在旅游被现实围困的今天,旅综能否为它带来一丝生机?
这一切,还要从32年前说起。
旅综来了:三十年的四次转型
“不看不知道,世界真奇妙”。
1990年,《正大综艺》作为国内综艺的起点,开辟了“在荧幕上旅行”的新视野。
一到播出时间,几个小伙伴搬着小板凳围着电视机,一起“大开眼界”。这是一种带有人情味的守候,也是童年的约定,更塑造了80后、90后那一代人的“旅游观”。
N次改版、16代主持人接棒,当其他“长寿”综艺先后宣告停播,只有《正大综艺》至今在央视准时播出。
这只“国娱不死鸟”跨越32年时间,见证了“卫视系”旅综的从无到有,也经历了网综与卫视的回合战,国内旅综也实现了四次转型。
第一次转型,是从看景到看人。
从走出国门“闯世界”,到“自助式”明星旅行,告别光鲜亮丽的表格化旅途,“人在囧途”成为最大看点。
2013年,《爸爸去哪儿》的爆火,让亲子关系成为旅行的焦点。同年播出的《侣行》,则是以一对夫妇的视角带观众去探险,
2014年为起点的三年内,《花儿与少年》主打姐弟关系,区别于《爸》和《侣》的亲密关系,从陌生社交衍生出的“撕逼大战”,让话题热度高潮迭起。涉及到爷爷、姐姐等群体的“花样系”旅综也是屡试不爽。
第二次转型,是从“快社交”到“慢节奏”。
告别兵荒马乱,回归旅行初心,守拙归田园,对集体生活中的艺人进行全景观察,满足粉丝“全流程”追星的需求。
2017年,被称为是“慢综艺元年”,先是《向往的生活》像一股清流涌出,引发了人们对“诗酒田园”生活的渴望,后有《亲爱的客栈》《中餐厅》《青春旅社》《漂亮的房子》井喷式上线,美食、民宿成为“慢生活”的聚焦场景。
被开启的“慢旅综”时代,成为“女性向”旅综的开端,《闺蜜的完美旅行》《妻子的浪漫旅行》,将“美景、美女、美食”的标配,打造为收视率的保障,甚至定下了往后几年的综艺基调。
第三次转型,是旅行节奏到体验深度的探索。
旅行的脚步一旦慢下来,就有更深层次的人生感悟。
以《奇遇人生》为例,秉承“从探索世界中和自己相遇”的原则,抛弃了热闹的艺人群像,聚焦并沉浸于故事个体,春夏、周迅、窦骁、朴树、宋佳、刘雯等“文艺清冷派”的主角设定,加上“公路电影”风格的叙事手法,融合成向外探秘世界,向内探索内心的文艺之旅。
《是面包,是空气,是奇迹啊》《我们是真正的朋友》《锵锵行天下》《青春环游记》《小小的追球》《很高兴认识你》《恰好是少年》等慢综艺,如出一辙。
第四次转型,从给旅行做减法,到做加法的赋能。
人旅合一,为旅综加一个主题,为旅行找一个切入口,景色在文化、艺术、情感的加持下,赋予了不同的情绪,讲述了更精彩的人生故事。
以《上新了,故宫》《登场了!敦煌》《跟着书本去旅行》为代表的文化体验之旅,以《再见爱人》《春日迟迟再出发》为代表的恋爱社交之旅,以《中国这么美》为代表的音乐人之旅,无一例外,旅行铺就了最美的画布,营造了兼具延展性和故事性的讲述空间。
屏幕一黑,一个又一个地名在人们的印象中“种草”。
旅综中的艺人故事会被淡忘,但每每这些地名被提起,某一个细节、某一种情绪,就会凝练成一种具体形象、几个关键词,与目的地进行紧密的情感绑定。
旅综走后:目的地的三种结局
旅行万变不离其“综”,变现万变不离其宗。
对于目的地而言,旅综是一部大型旅游宣传片,明星群集、取景优美、制作精良、自带推广,十年旅游营销可能比不上在旅综里露一次脸。
从旅综受众角度分析,女性向、年轻向的特征显著,“Z世代”消费占整体消费力的40%,对于有钱、有闲、爱自由的人来说,一次心动到一次行动,目的地将成为旅综最大的获利方。
《爸爸去哪儿》带火了云南普者黑、黑龙江雪乡等地。其中,沙坡头地区在《爸爸去哪儿》之后,政府为吸引源源不断的游客,加大了对沙坡头景区的投入力度,完善整体旅游基础建设,并提高了旅游服务能力。第二年,宁夏沙坡头旅游经济开发区启动仪式举行,标志着旅游优先发展战略取得实质性进展,进入大众旅游时代。
因《向往的生活》第四季走红的西双版纳,一周内旅游热度较上月同期增长71.2%。当地政府趁热打铁,联手节目开展“助农扶农”公益活动,艺人为农副产品带货,上架即刻售罄。
第五季的取景地扎根在湖南常德桃花源,节目播出后,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热搜榜单,“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20.75万人次,同比增长119.57%。
“粉丝经济”的变现能力,除了体现在带人、带货上,还能带活一种旅行方式。
《恰好是少年》邀请董子健、刘昊然、王俊凯三位人气偶像担任常驻嘉宾,首期节目播出两天后,粉丝们就整理出从餐厅、民宿到行程、时长应有尽有的“保姆级”攻略,川西“同款线路”成了热门之选,自驾游也被称为“最具少年感的旅行方式”。
根据马蜂窝和中国旅游研究院联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4.5%的中国游客在观看某部综艺节目后,会对取景地动心,想亲身感受镜头里的风景,走相同的游玩路线。
那么,面对突如其来的流量与关注,目的地真的能“承其重”么?
欲握玫瑰,必承其伤。跟着综艺去打卡,目的地的游客在增多、收入在提高的同时,自然环境也将压力倍增,服务能力也将接受更加严格的考核;在地居民有了二次创收机会的同时,就业门槛也面临被“踏平”的风险;周边产业被带动的同时,物价哄抬、市场竞争混乱。
这些麻烦必然和声望一起到来,大部分目的地显然没有预案能力,措手不及之下,雪乡宰客等反面教材,也就不再是个例了。
旅综荧幕上,原始淳朴的小众打卡点,承载了观众对向往生活的全部期待。偶像光环一旦褪去,滤镜被现实打碎,极高的心理预期成了被欺骗后的失望、愤怒,目的地只能无辜地将所有投诉,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好评与差评,是显而易见的两种结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对当地知名度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可是,人们往往不会关注那些“中评”,于是有了一种尴尬的结局——
做好了一切准备迎游客,最后却无人问津。
这类目的地不禁要问,综艺也上了、政府也投入了、设施也完善了、乱象也先人一步规范了,到底是哪一环出现了问题?
其实,火不火,真的是门玄学。哪怕是“黑红”,也算是红得剑走偏锋。
可是,活不活,才是景区要实打实面临的生存问题。
文旅产业以及旅游目的地,要向旅综借鉴什么呢?
“看别人去旅行”,为什么可以击中Z世代的心呢?
首先,偶像效应,为旅综争取到了最大赢面。作为“最舍得”追星的群体,00后平均每月追星花费超过5000元以上的百分比,是所有年龄层里最高的。2022年偶像市场总规模将达到1400亿元,旅综先带人、后带货的途径,让年轻人有欲望且有能力获取“偶像同款”。
其次,偶像群居、友居,是孤独症候群向往的生活。Z世代中多数是独生子女,三五好友同吃同住,不仅满足了年轻人的社交需求,更是为他们从小积压的孤独感,找到了一个“家”。
对内有满足感,对外有话题感,才能让Z世代欲罢不能。旅综的话题,成为年轻人社交时必备的槽点,是与周围人打成一片的必备素材。
最关键的一点是,快乐。矛盾也好,不完美也罢,旅综为Z世代提供了足够的真实感和共鸣感,让年轻人觉得,“嗯,我也是这样!”每周等旅综上线,成为他们的快乐源泉。
所以,快乐简单一点,体验治愈一点。
综艺和旅游天生一对,看综艺的人,即将出发。
(作者:李洁 系孙小荣工作室资深策划师、产业观察员)
-
河北压实责任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切实履行森林草原防火主体责任3月24日,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发布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各有关单位认真贯彻落实省领导重要批示精神,严格落实《塞罕坝森林草原防...
-
河南开展农药兽药使用减量专项行动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日前,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省公安厅、省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省通信管理局联合印发《河南省农药兽...
-
2月份河南财政总收入572.6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6.5亿元3月24日,记者从河南省财政厅获悉,2月份,全省财政总收入572 6亿元,同比增长15 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6 5亿元,同比增长...
-
河南科创领域再有“大动作” 省重点实验室再添3家郑州大学、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之间的合作,会擦出怎样的火花?郑州的高校与洛阳、三门峡等地的优势资源、产业联合,又...
-
郑州市路段路灯不亮问题如何解决?能否将全市路灯统一管理?郑州有的路段路灯不亮,是啥原因?大河报·豫视频刊发路灯的烦恼系列报道后,引起众多市民和网友的关注,有多位市民反映了身边...
-
河北压实责任做好森林草原防火工作 切实履行森林草原防火主体责任
2022-03-28 11:18:59
-
河南开展农药兽药使用减量专项行动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2022-03-25 09:42:22
-
2月份河南财政总收入572.6亿元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96.5亿元
2022-03-25 09:41:26
-
河南科创领域再有“大动作” 省重点实验室再添3家
2022-03-25 09:37:58
-
郑州市路段路灯不亮问题如何解决?能否将全市路灯统一管理?
2022-03-25 08:28:21
-
【新要闻】中国开封第40届菊花文化节第一次筹备会召开
2022-07-01 08:12:22
-
山川乡打造“5分钟旅游党群服务圈” 使基层党建整乡推进
2022-07-01 08:18:59
-
天天快讯:楼阳生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调研
2022-07-01 07:50:42
-
热头条丨2022年6月,河南省政府出台了这些重要政策
2022-07-01 07:38:39
-
热点评!北京653套面向毕业生保租房开放登记,这些月租金2000-3000元的保租房长什么样?
2022-07-01 08:02:08
-
世界时讯:A股下半年行情有啥期待?
2022-07-01 07:40:24
-
【世界新要闻】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新院项目开工
2022-07-01 07:39:01
-
看热讯:加大防汛隐患排查整治力度 确保南水北调中线安全度汛
2022-07-01 07:47:43
-
焦点速读:河南GDP增长7%的“小目标”咋实现?看看省委咨询组研究员、省社科院原院长张占仓的思考
2022-07-01 07:36:57
-
全球关注:中国预制菜(肉类)产业基地缘何“花落”原阳?
2022-07-01 07:43:13
-
【全球播资讯】扎实推进 两稳一保丨河南预制菜 火候到了 如何掌勺
2022-07-01 07:56:58
-
湛江:红色引擎赋能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吹响基层治理“集结号”
2022-07-01 08:02:26
-
大鹏新区:锻造高质量发展引擎 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越来越足
2022-07-01 08:00:38
-
云浮全面实施党的建设“六大工程” 推动党建引领“多网合一”
2022-07-01 07:59:03
-
广州南沙首批“示范运营车辆标志牌”颁发 加速自动驾驶技术成果商业化落地
2022-07-01 07:57:58
-
广东推动县级中医医疗机构全覆盖 建100个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2022-07-01 07:56:19
-
云浮九项举措服务涉外企业 “一对一联系企业”制度提供便利
2022-07-01 07:54:15
-
广东今起施行优化营商环境条例 开办企业已实现全流程电子化
2022-07-01 07:52:55
-
广东再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十大行动 创业担保贷款最高可贷500万
2022-07-01 07:51:32
-
广东进一步加强革命文物系统性保护 让革命文物元素能感知、可体验
2022-07-01 07:46:47
-
当前热讯:3000元 谷歌Pixel 5a屏幕翻车:官方延保一年
2022-07-01 07:13:52
-
【天天报资讯】时隔六年《保卫萝卜》上新 老游戏如何抓住新玩家
2022-07-01 07:04:26
-
焦点热文:消息称iPhone 14会在中国卖爆:经销商支付苹果有史以来最高定金
2022-07-01 07:07:37
-
焦点速递!虚拟主播加入“反诈”队伍 数字人赛道“卷”起来了
2022-07-01 07:05:43
-
环球速读:华晨汽车重整方案表决 部分资产曾多次流拍
2022-07-01 07:10:34
-
实时焦点:监管部门多措并举支持民企债券融资 专家预计全年民企信用债发行或超6000亿元
2022-07-01 06:57:45
-
天天播报:上交所:不断创新资产证券化 盘活资产方式
2022-07-01 07:15:36
-
当前快播:超2.9万位投资者参与“跨境理财通”试点 港澳个人投资者持有境内理财产品达1.59亿元
2022-07-01 07:06:13
-
环球观察:恒大地产珠三角公司在建项目100%复工 业内称:销售“回血”才是核心
2022-07-01 07:03:12
-
天天消息!版面秀|7月1日 悦读今日郑州晚报
2022-07-01 06:57:51